1.連續性法則
連續性的元素排列形成組織關系,能夠讓閱讀變得更加的連貫和清晰。目的是為了驅動用戶完成我們想要的操作,如左滑可以看到更多卡片。通過連續性的方式進行引導告知,用戶隱藏的部分。
例如:導航分類、列表、輪播圖、卡片中都有運用。提示了用戶查看更多信息,在輪播圖中經常會用到這個方法設計。
2.相似性法則
我們的視覺感官會把相似的元素聯系在一起,主觀認為這些元素有同樣的意圖,所以在設計相同狀態或相同功能元素時,我們需要保持視覺的統一性,讓用戶認為是一樣的功能按鈕或模塊。 看到導航欄下方的圖標,因為形狀大小一致,用戶會認為他們的功能屬于同一類型,并且可以點擊。
3.封閉性法則
在我們看到一個殘缺的圖形時,我們會腦補出它完整的樣子。這種表現方式經常會用到LOGO的設計中,同樣在界面設計中也會運用。
4.鄰近性法則
我們的眼睛會把相鄰的內容組成一組,從而減少內容帶來的閱讀壓力。這是設計中必不可少的排版方法,特別是復雜的信息流頁面,經常會運用鄰近性方法進行設計,保證信息傳遞更有條理性。
在設計的時候,利用間距將元素組合在一起,這種方法通常會運用在內容信息、卡片、橫幅中。
5.對稱性法則
對稱的圖形會讓我們感覺穩定可靠。我在界面設計中為了提高穩定性會運用對稱法則進行設計。但是過度使用對稱會讓人感覺單調和乏味,所有需要合理運用對稱性法則,在適當時候出現。
這個方法通常會運用在焦點圖、產品展示、列表、導航中。
6.組合性法則
為了提高頁面中內容關系,會進行視覺性分組。采用卡片框的形式進行區分,從而讓多種元素整合成塊,讓布局更加的規整。
7.同屬性法則
在同一個方向移動的元素,會感覺到它們是有聯系的。如點擊折疊菜單后,同時出現的多個元素,它們是有聯系的。這樣的規律可以有效建立元素的關系,從心理上認為它們的屬性一致,這樣的方式經常會出現在導航、下拉菜單、折疊菜單中。
8. 焦點性法則
通過加強對比度或對元素放大來凸顯重點,從而吸引眼球。目的是為了讓用戶聚焦到我們想讓他看到的信息上,從而引導用戶關注重點信息。特別是在詳情頁中或提示性框中,會使用“焦點法”進行設計。
9. 生理性法則
越真實的感觀越容易被接受,同樣也能吸引注意力。就像文字不如圖片好閱讀,而圖片不如視頻更加直觀一樣。通過圖像可以多感知傳遞信息,所以很多產品會用照片或視頻來激發用戶購買。為了讓體驗更有趣,還會通過震動或音效來強化感知。 照片對比圖能讓用戶直觀的看到整容前后的效果,激發整容的欲望。
10. 隔離性法則
人的視線容易被不同元素或突出元素吸引,并且能很快的記住。這個法則很容易與焦點法則相混淆。不同的地方是,應用這個規則的元素往往是獨立存在的,并沒有額外的功能和信息。
11. 色彩心理學
顏色對我們的潛意識有特別的影響。不同性別、不同宗教、不同文化的人對色彩的看法也不同。例如紅色代表的是錯誤、綠色代表了成功、藍色代表著進行中、黃色代表活力同時隱含著危險感。
12. 形狀心理學
形狀是所有設計中無法忽略的關鍵因素。研究表明,每種形狀有著它們的含義。和顏色一樣,人的潛意識對不同的形狀也有不同的反應。
方形和矩形
由于我們會看的物體墻壁、家具、圖書都是方形和矩形的形狀,潛意識會認為直角帶來可靠和安全的感覺。但過度使用會造成“死板”的感覺,所以在活潑的產品調性中避免使用。
三角形
三角形給人的感受是充滿陽剛之氣、活力和動感。三角形的的夾角還會吸引用戶的視線,起到指引方向的左右。朝向上的三角會讓人安心,而相反的倒三角會感覺到危險。
圓形和橢圓
圓形會給人帶來永恒的感覺,由于沒有尖角,會看起來更加的溫和柔軟,好親近。所以在社交產品或女性產品中經常使用圓形。同時看到圓形我們會聯想到宇宙、太陽、地球元素,因此圓形會給人帶來科技感。另外橢圓相對圓形更加有趣味性,比圓形更加有活力。
平行線
平行線和矩形一樣給人感覺比較的穩定,相對矩形層次更加的豐富。平行線給人的感受是冷靜,所以多用于硬件設計或工具類的產品中。
垂直線
和平行線不同,垂直的線條會讓人感覺高大。人心理面對高大的物體的時候都會感覺到侵略感。所以在制作友好的界面中我們很少用到。
對角線
對角線的設計會打破安靜的設計,帶給我們動感和活力。所以很多運動類的產品會使用到對角線的設計。